何謂小三通

2000年3月21日於立法院通過「離島建設條例第十八條」,其明訂「為促進離島發展,在臺灣本島與大陸地區全面通航之前,得先行試辦金門、馬祖、澎湖地區與大陸地區通航,臺灣地區人民經許可後得憑相關入出境證件,經查驗後由試辦地區進入大陸地區,或由大陸地區進入試辦地區,不受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等法令限制;其實施辦法,由行政院定之。」,以解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限制,提供法源,並於同年4月5日公佈實施。

2000年12月13日,行政院根據「離島建設條例」通過「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」,以作為小三通的管理依據。 而陸委會亦完成「金馬試辦小三通說明書」,其中說明小三通的目的、基本原則、開放項目、兩岸協商及小三通對金馬的展望等。

2001年元月1日,金門、馬祖與對岸的小三通開始實施。
目前位置:首頁 > 便民服務 > 小三通專區 > 何謂小三通 


小三通是自2001年1月1日起,台灣海峽兩岸實施的小型三通模式,實現兩岸小規模的通商、通航和通郵。

是自起,實施的小型模式,實現兩岸小規模的通商、通航和通郵。
目錄

背景

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,中華民國政府遷之後,宣佈停止台灣地區對大陸的一切形式的通商、通航和通郵。期間兩岸居民被禁止往來長達近40年,中間亦發生數起兩岸間的劫機事件。

及後在1980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,首先引進香港的投資者到內地設廠生產,令中國大陸沿岸地區經濟「先富起來」。1987年大陸放寬台灣居民以探親名義到中國大陸,兩岸民間的交流漸見繁忙。由於福建省和台灣只隔一水對望,地緣關係使很多台灣人到福建省探望被分隔多年的宗親。

構想

基於當時兩岸仍在意識形態上有重大的分歧,重現三通的機會極微,但實際上兩岸居間在福建沿海和金馬地區早已有經濟上的交往。1992年3月中國福建省提出「兩門對開,兩馬先行」的「小三通」構想。這是由於「兩門」(即大陸的廈門和台灣的金門)和「兩馬」(即大陸的馬尾港和台灣的馬祖)均只是相距咫尺的地方,在此進行小規模的「三通」是可以說是在當時的限制中,帶來有利於兩岸民間發展的辦法。

初步的小三通構想,是在馬尾、廈門、湄洲灣興建供兩岸直航的專用碼頭,在廈門、金門兩島間舖設海底電纜,和准許到大陸的台灣人在福州、廈門兩機場辦落地簽證。

實施

通商

1994年1月由中國大陸片面地實施《關於對台灣地區小額貿易的管理辦法》,指定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等東南沿海口岸,由台灣居民和大陸對台小額貿易公司進行「小額貿易」,「小額貿易」並不等於一般性的進出口業務。大陸當局將這種小額貿易定性為非官方的直接貿易和經濟交流。

通航
小三通口岸—金門水頭碼頭的海關大樓

1994年6月金馬愛鄉聯盟提出《金馬與大陸小三通說帖》,表達希望能以「單向通航」、「定點直航」或「先海後空」、「現貨後客」等方式,漸漸進行小三通。

1997年4月19日,兩岸開始進行高雄福州廈門間的「不通關、不入境」的境外通航。

及至2000年3月21日,中華民國立法院通過《離島建設條例》第18條,訂明「為促進離島(指澎金馬地區)發展,在台灣本島與大陸地區全面通航之前,得先行試辦金門、馬祖、澎湖地區與大陸地區通航」(俗稱小三通條款),條例於同年4月5日實施。

2000年12月13日,中華民國行政院根據《離島建設條例》通過《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》,以作為小三通的管理依據。並於2001年1月1日開始實施,定點定時的貨客運通航。目前有「金門—廈門」、「馬祖—馬尾」、「金門—泉州」的小三通固定航班。

民進黨的計畫

民進黨在執政的最後數個月,研議放寬小三通的限制,將其放寬為「中三通」、但可能會要求旅客在金門馬祖過夜。但是要注意的是,金馬沒有能力承擔所有台灣人往返中國大陸的需求,而擴建機場也無法解決。

自由電子報:中三通 擬朝總量管制規劃

全面開放

2008年6月19日,擴大小三通方案19日正式公告實施,即日起,只要持有兩岸入出境有效證件,就可以從金門或馬祖進出中國大陸。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說,擴大小三通是政府照顧金馬地區民眾的一項政策,緩和未來兩岸直航所帶來的影響。 擴大小三通方案下午正式公告後,在金門碼頭,一艘戴著200多名乘客的客輪隨即從金門出發,駛往對岸,成為擴大小三通實施後的第一個航班。 資料來源:http://www.rti.org.tw/News/NewsContentHome.aspx?NewsID=115406&t=1

這樣的全面開放,造成的結果符合民進黨的預測:馬上為金馬地區帶來商機,因為大量利用小三通的旅客擠爆了金馬航線,帶來大量客源。

脫團案例

小三通首發團團員落跑3月未歸

開放陸客來台首例小三通首發團旅客脫團

陸客觀光開放3月落跑3人老闆也跳機

影響

兩岸本來希望透過小三通作試點,令兩岸全面三通。可是全面大三通無法規避敏感政治問題、又有兩岸互搶利益的問題,使得小三通未能引發全面三通。而小三通初期的相關配套措施,也因太匆促而不夠完善,導致初期使用者對小三通怨聲載道。

另一方面,金馬處理小三通的最大能力也無法滿足台灣需求,也無法擴充至完全滿台灣需求;馬政府在假日包機前全面開放小三通,金馬民眾權益果然受損。因為台灣過去對小三通使用者的身份規範,使得一些常穿梭在兩岸的台灣人,選擇將戶籍遷至金門或馬祖,因為原本處於人口外流的金馬地區開始變成人口成長區,其中金門的增加幅度尤其明顯。金門人口在2001年時有56215人,至2008年時已經超過8萬人。

而後小三通的確能夠加強福建和台灣之間的民間交流,可說是為日後的台商包機開設先例。從2001年開航以來,因為節省旅費旅程,逐漸成為台商往返兩岸的捷徑。2001年的旅客數只有2萬人次,目前成長到2005年的50萬人次。

就算是2008 7/4之後有開放週末包機直航,小三通還是有相當的競爭力:為了避免把民航機當成軍機打下來、包機路線必須繞經日本或香港空域、因此包機直航並沒有節省太多時間及燃油,而且包機直航目前班次密度不足、物以稀為貴的現象造成直航無法節省金錢;相較於包機直航,小三通仍然可以節省時間金錢、而且提供密集班次。

另外,小三通對於金門馬祖的幫助只有維持金馬到台灣本島的班機密度,但經濟助益其實非常小,因為經由小三通往返兩岸者大多只是把金馬當成中繼站,並沒有在當地消費。小三通對台灣經濟也無正面影響,因為小三通無法讓台灣獲得經由台灣轉機至中國的航運市場,也不是貨運直航(空運)的替代方案──這些都是對台灣有利的三通項目。

資料來源: 網路 小三通-維基百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超順小三通貨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