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文寶塔 位於金門城(舊金城)內,金門城古城牆一側,是一座五層密檐式的實心塔,呈六角形,由高約二十六公分的花崗石條石塊以一皮丁一皮順的方式疊砌而成。

塔的底部較高,其餘各層由下而上遞減,各層的屋檐疊澀不遠,緊密相連,塔頂再鎮以矛尖形石錐,整座塔的外部輪廓厚重樸拙的感覺。

文台寶塔的壁面不施裝飾,幾何圖形的石塊疊砌,本身就形成線條的美感,引人注目的是在東北向第四層有一塊條石刻有「奎星聳照」四字,其下又有塊石板浮刻「魁星踢斗」的圖象,隱約道出此塔的是有『導航』,或明清時代流行的『風水觀建塔』等含意。

 

 

 「虛江嘯臥」石碣立於南磐山崗,岩石嶙峋,字跡蒼拔,而從此處居高遠眺,蒼海碧天,連合一線,萬馬海波,濤聲貫耳,漁舟搖曳,天光雲影,美不勝收,因此常成遊憩觀賞之處。

在「虛江嘯臥」一旁岩壁,有嘉靖四十二年(西元1563年)俞大猷門生楊宏舉題鐫的嘯臥亭記:「虛江為誰,都督俞公別號也,公曷以嘯臥於茲耶。公初以乙未武進士加千戶秩,來守金門,期年而化。暇時常遊息於此,故自題曰『虛江嘯臥』云,公為秀才,即喜誦范文正公先憂後樂之語,慨然慕效之,嘯臥豈自暇逸乎哉!必不然矣。

「虛江嘯臥」石碣緊臨位於文台寶塔。

 

 魯王真蹟的「漢影雲根」碣已滾落山坡一角,並且「根」字已毀無存。在斷碣的對面石壁,有明朝遺臣諸葛倬、吳兆煒、鄭纘祖、鄭纘緒等人的詩詠,詩前有誌:監國魯王遵澥而南,駕臨斯島,揮翰勒石,為『漢影雲根』四窩字,意念深矣。倬等瞻誦之餘,同賦詩誌慨。

「漢影雲根」碣位於古崗湖旁,與古崗樓相望。

 

 黃氏酉堂前後二進,附有護龍,在格局上大致保持中軸線左右對稱的方正矩形,但應用許多亭軒廊道及門窗孔洞,使得酉堂予人含蓄深邃、變化巧妙、封閉又開朗的感覺。屋前並有一圓形水池,一座石板曲橋蜿蜒其上,直通大門,另在左側有一門坊。

「酉堂」門匾是泉州白石鐫刻的,為陳秉衡於丙戍年荔月所題,配合主人的生卒年代推算,應是乾隆三十一年所題。 

 

 振威第是李光顯的故宅,但並非是李光顯所建,而是其兄李光輝(曾任台灣安平守備),與弟李光寬(曾任金門右營守備)合建的。

李光顯雖貴為一品武將,唯其一生廉潔,兩袖清風,因此此一官邸與一般平民宅第相彷。根據考證,此宅約建於乾隆年間,保存了那時期民宅的風格特色-粗、平、直。

在外觀上,它有三落的格局,前兩落是四房二櫸頭,後落二房二櫸,它的堂屋高敞,燕尾翹脊,雖然樸拙無華,但可感覺出一股官邸的氣勢。 

 

 海印寺原供奉通遠仙翁,應是道觀,而今奉祀觀音菩薩及十八羅漢,已成佛教的寺廟。

海印寺座落在太武山頂,三面山巖環抱,向東是低窪谷地。

海印寺依山建築,迭經修葺,原貌已難尋,今之規模大致可區分為拜殿、正殿、副殿。

海印寺石門關是古寺山門,全以花崗石組砌而成,彎拱門上有「海山第一」匾,不知何人所題,唯匾左側有「永曆辛丑十五年秋題」字樣,據以推測是明鄭時期,南明遺士寄遇金門,登太武遨遊冶情所為,不加署名,或是有所忌諱顧慮。

石門關檐頂翼角飛揚,使得厚重之石材兼具輕盈之美,頗具巧意,名山古刹與石門相得益彰。

 

 古寧頭的水尾塔建立在海邊湖濱的低濕窪地,依李氏族譜所載,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(西元1767年)。

在建築結構上有其特色,大體上它是一座正四方形實心塔,可區分為塔尖、塔身、塔座、塔基四部份。

塔尖呈葫蘆形,高約三十公分。

塔身有三檐三層,底層高約五十公分,寬約七十公分,中層高約四十公分,寬約六十公分,頂層高約八十公分,寬約五十公分,形成重心向下,軀體修長,穩重之餘又不失靈巧變化。

塔座寬約一百三十公分,高約五十公分,四角稜線分明,有若覆盆形狀,承受塔身的重量。

古寧頭的水尾塔位於北山聚落旁。

 

 

邱良功墓園是金門島上規制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武將墳塋。

邱良功誥授建威將軍,是正一品武官品秩,病故,賜祭葬,依「大清會典」墳塋規制,一品官墳塋有碑一道,圍牆三十五丈,守塚人二戶,而塋前可用石人二、石馬二、石虎二、石羊二、石望柱二。證之今天的墓園皆如規制。

墓坐北朝南,背靠山丘墓木已拱,墓碑陰刻:「嘉慶二十四年歲次己卯十一月皇清誥授建威將軍 晉封三等男爵 賜謚剛勇琢齋邱公暨 元配正一品夫人 肅惠吳氏佳域 孝男聯芳聯奎聯恩等同立石」。

邱良功墓園位於小徑聚落內。

 


◎更多相關古蹟 請點選 小三通旅遊網 > 金門古蹟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超順小三通貨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