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夏經緯網 2012-05-08 孫金誠

  魚,與“余”同音,向來被中國人視為吉祥之意。因此,許多人在年節時分,除了買應景花卉佈置家裏,也不忘添購觀賞魚,讓五彩的魚兒帶來喜氣與活力。而這些在水中展現曼妙身影的魚兒,除了生活情趣之外,更是海峽兩岸觀賞魚養殖業中小兵立大功的產業。

   日前,由臺商發起的首個海南全省性行業產業協會——海南省觀賞魚產業協會,在海口桂林洋農場經濟開發區成立。這是瓊臺兩地觀賞魚產業的融合,也宣告海南將攜手台灣進一步打造觀賞魚“海南品牌”。

  年出口超億尾

  大陸觀賞魚養殖逐步興起

  “我在台灣就是從事熱帶觀賞魚養殖的,因為海南與台灣氣候等條件相似,就選擇了到海南發展。”海南省觀賞魚產業協會會長林碧山對記者表示,海南光熱富足,全年可露天養殖,魚苗生長快、體質好,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。目前養殖佔地近5000畝,擁有300多個品種,年產值5億多元。

  據了解,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,海南優良的養殖條件引起台灣觀賞魚養殖戶的注意,將觀賞魚養殖技術和經驗引入海南,逐漸形成以桂林洋為重點,包括陵水、三亞、瓊海等地的觀賞魚生產基地。

  觀賞漁業是水產養殖業中休閒漁業的一個重要分支,浙江海洋學院漁業海運學院何傑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,目前,大陸已形成以廣東為中心的東南沿海(海南、廣東、浙江、福建)和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地區兩大觀賞魚養殖基地,年出口觀賞魚超億尾,佔世界總量的10%。

  “觀賞魚養殖業可以直接帶動10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。”何傑表示,觀賞魚養殖具有佔用水域面積少、投資少、週期短、回報率高的特點,為消化吸收多餘的漁業生產勞動力,增加漁民收入,繁榮區域經濟開闢了新路子。“一名從事觀賞魚養殖的農民可創造五個相關產業的就業崗位;1萬元觀賞魚養殖產量能直接衍生出4萬元相關產業產值。”

  面臨嚴峻挑戰

  五大因素制約大陸觀賞魚養殖

  “觀賞魚養殖在大陸雖然歷史悠久,產品種類繁多,產量高,但仍存在著五個方面的制約因素影響其發展。”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尹金輝這樣對記者說。

  尹金輝表示,觀賞魚養殖在大陸一直被視為不務正業的副業,尚處於養殖者自行摸索前進的狀態,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力度不夠,致使大陸觀賞漁業技術落後。

  “行業組織不完善,不利於觀賞魚產業健康發展。”尹金輝指出,由於大陸觀賞魚生產與銷售過程中協調和保護組織不完善,導致行業資訊不靈,沒有明確的市場定位,供求失衡。另外,各生產商在技術上相互保守,行業內缺少交流與合作。

  尹金輝認為,目前大陸大部分觀賞魚生產規模小而分散,導致生產成本過高。特別是在一些中小城市,未能形成規模效益和品牌效益,不僅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,更無法開拓更大市場。

  “缺乏專業技術研究以及生產、銷售和服務脫節,也是制約大陸觀賞魚養殖發展的因素。”尹金輝表示,大部分的觀賞魚養殖技術都掌握在經銷商手中,而消費者往往因專業知識薄弱,會經常遇到一些技術上的困難。經銷商只注重將產品賣出去,沒有配套的技術跟蹤服務,使得飼養者因困難而失去飼養信心,以致不能形成長期穩定的客戶群。

  列重點發展產業

  台灣觀賞魚養殖具有多項優勢

  “相比大陸而言,台灣觀賞魚養殖除了具有氣候和地理優勢,還具備官方重視、產業結構完整、從業人員素質較高等優勢。”林碧山對記者說。

  據林碧山介紹,台灣觀賞魚產業于1972年在台南興起,經數十年的發展,觀賞魚養殖由台南經台中、宜蘭、屏東至今已遍佈全臺。

  台灣觀賞魚產業被臺當局列為重點發展產業,在相關部門的重視與輔導下,已由傳統產業轉型為生物技術引導的休閒產業。臺當局對台灣觀賞魚養殖實行專職管理,觀賞魚的生產管理由臺當局漁業管理部門負責,主要從事建立繁殖場,進行觀賞魚繁殖種類及產量的調查,輔導觀賞魚業者籌組產銷班,建立行銷網等工作;觀賞魚的防疫檢疫由臺當局動植物防疫檢疫機構負責;觀賞魚的疫病監視則由臺當局畜牧及漁業管理機構負責,並在1985年就成立了由家畜防疫主管機構、檢疫單位、基層獸醫及漁業管理單位、試驗研究單位等組成的包括魚病防疫、魚病研究及魚病檢疫等三個部門的魚病防治體系。

  此外,林碧山表示,台灣觀賞魚的產業結構也相對完整,由漁場(繁殖業者)、大盤商、中盤商、進口商、單幫客、水族館、養殖相關附屬器材廠商組成,市場定位清晰,分工明確。

  “由於從業人員經驗豐富,素質較高,使得繁殖技術和研發能力不斷提高,並促使台灣的觀賞魚更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。”據林碧山估算,現在台灣大約400家養殖場產值粗估可達新台幣20億元以上,再加上飼料、養殖器材等相關產業,大約可營造出新台幣100億元以上的產值。

  當前的朝陽產業

  借鑒台灣經驗促發展

  “觀賞漁業對大陸來說是當前的朝陽產業,我們應借鑒台灣的發展經驗。”台灣問題專家高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,明確表達了他的觀點。

  “觀賞漁業已經形成一個產業,是當前和今後漁業經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,應該受到政府重視和扶持。”高先生表示,政府還應協助建立完善的行業組織,併發揮其作用,對觀賞魚業者進行宏觀上的協商和保護,並通過行業組織對生產者進行培訓,及時提供行業資訊及相關配套服務,為生產者之間的合作交流牽線搭橋,實現技術與資
源共用。

  同時,高先生也提出,在同一城市可設立觀賞魚交易中心,集中銷售各種觀賞魚以及相關設備,以便形成規模效益和區域品牌。高先生表示,觀賞魚交易中心的設立,也有助於營造當地的觀賞魚文化氛圍,對觀賞漁業起到宣傳和推動作用。

  除此之外,尹金輝則表示,大陸應依託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,培訓觀賞漁業科研人員,培育競爭力強的新品種,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。另外,尹金輝也表示,要加強觀賞漁業的生態學、水質調控、飼料配方、疾病防治、魚藥開發等技術的研究,完善養殖技術。“適度發展觀賞魚養殖,已成現代都市型漁業強勁增長點。”

來源: 人民政協報 責任編輯:李欣
http://big5.huaxia.com/tslj/flsj/nl/2012/05/2839517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超順小三通貨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