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評社屏東4月17日電(記者 黃文傑)中評社高層訪問團“屏東走親”除了看產銷合作模式,也到果園看台灣農民辛苦經營,素有“木瓜王子”封號的台灣建農青果生產合作社產地負責人李協倉,活力充沛,腦筋動得快,透過水果商品化的概念,讓木瓜販售規模,就像木瓜樹上結木瓜,愈變愈大。

   中評社高層上午走訪建農青果生產合作社,都很好奇,這麼好吃的木瓜到底是怎樣栽種出來?李協倉帶領大家到他的果園參觀,有別於一般的木瓜園,映入眼簾的是一區區的網室,仿彿罩著超大蚊帳。
⋯⋯

   李協倉說,網室栽種木瓜的優點,就是可以阻隔病蟲害,減少農藥使用。

   中評社高層也看到,台灣農友的耕種技術進度,原本高大的木瓜樹,人工採收費時,透過品種改良,加以矮化,一顆顆木瓜樹好像彎腰垂著,照顧與收成更便利。
 
   李協倉介紹他的果園,不忘順便推薦“木瓜王子”品牌,這不但是他的別稱,更是他的品牌,包括青鬆、全聯、頂好等台灣知名超市,很多家庭主婦都買過“木瓜王子”的品牌,沒見過本人,現在站在眼前,就是本尊。

   “木瓜王子”不僅在台灣知名度響亮,現在隨著貨櫃銷往大陸,也逐漸打響在大陸的知名度。李協倉說,會透過logo設計,以及商標註冊,就是設法讓水果商品化,他們李家在屏東長治經營農業30多年,擁有最精良的技術與經驗,結合生物科技等肥料,可以讓木瓜香蕉等水果,好吃營養也更精緻。

  “台灣走親”大型採訪計劃2010年7月啟動訪問台南後,相繼走訪高雄、宜蘭與桃園,屏東是中評社第五次大型台灣地方採訪活動。中評社高層訪問團成員包括中評社社長兼總編輯郭偉峰、新聞總監俞雨霖、執行新聞總監林淑玲、副總編輯羅祥喜、高雄特派員張啟芳、桃園特派員黃文傑、記者俞敦和、黃柏凱等。16日深入屏東長治、高樹與枋寮等地了解農業產銷實況。

http://www.chinareviewnews.com/doc/1020/7/6/9/102076951.html?coluid=7&kindid=0&docid=102076951&mdate=041700362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超順小三通貨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