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陸「湄洲島」號救助船首度來台,看起來只是一艘船的交流,卻走了十五年的艱辛歷程。到現在,兩岸海上搜救合作主要在聯繫通報,與真正的海上協作尚有一大段距離,大三通時代已經來臨了,兩岸航線(空海運)錯綜複雜,如果沒有一套規範機制,真的會要人命的!

一九九六年三月,中華搜救協會和大陸救撈系統建立廿四小時聯繫熱線,揭開兩岸民間海上救助的合作序幕。

但大陸方面有政府做後盾,說白了就是政府資源。台方是純民間組織,成員一片熱心,幸有商界林廷芳資助,勉強撐到今天。過去十五年,因遇險通報及時而挽救的船難超過上千起,主要是兩岸漁船,要不然不知將有多少漁民葬身大海。

所幸,兩岸有關單位看到問題的緊迫性,分別在二○○八和二○一○年舉辦小三通航線的聯合搜救演練。但終究不是正式的合作機制,未能達到共同推出應急預案的層次,而後者必須有公權力涉入。

大陸近年在海上救難方面用力很深,大功率救助船年年推出,包括「湄洲島」號等主要船隻均能抗十二級大風,台灣沒有這樣的船。

這不得不讓人憂心,萬一台船遇到重大險情,兩岸又無完善救援機制,救援行動很可能誤事,因為台方是透過民間通報,轉來轉去,大浪可不會等人的。

兩岸建立機制的好處,使擁有資源的雙方可快速掌握險情,做出有效救援部署,並能深化合作領域,包括海洋環保。兩岸在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顧慮很多,在「非傳統安全」合作方面總不該自我設限,而強化後者早成為世界的趨勢。

 

◎資料來源: 中時電子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超順小三通貨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